当前位置:首页 > 运营模型 > 如何理解互联网产品ToC与ToB的差异

如何理解互联网产品ToC与ToB的差异6055次阅读

如何理解互联网产品ToC与ToB的差异

先进行简单的概念区分:

ToC(To Customer):面向个体用户

ToB(To Business):面向企业用户

虽然仅仅是面向的客户不同,两种类型的产品在业务上的差别却非常大。

存在哪些差别?

1.ToC更强调用户体验,ToB更强调用户价值。

这是二者一个很大的区别。

情景1: 你最近听说了一款很好用的APP,于是打开了手机应用商城,花了5分钟下载了这款APP。仅使用了半个小时后,你就发现这个APP其实很不好用,于是你卸载了这个APP。所以在这半个多小时中,你就快速经历了从成为这个APP的用户到脱离它的客户群体的整个过程。

情景2: 为了优化公司的办事流程,CEO决定让公司全体在职员工都使用某款APP。其实作为员工的你觉得这个APP设计非常不人性化,你很不喜欢使用它,但是你也不会为此卸载它,并且为了工作,坚持在在职期间一直使用它。

以上两个简单情景就能很好地表现出ToC与ToB的不同之处。

ToC产品的KP(KeyPerson,也就是“关键决策者”)就是产品直接面向的每一位使用者。也就是说,想要提升产品的流量就需要“取悦”用户。这就要求产品团队需要富有同理心,在产品中增加更多的人性化设计,与用户产生更多的情感共鸣。

而ToB产品的KP则是企业在这方面对应的主要决策人,比如:CEO。CEO在抉择使用哪款产品来帮助公司进行线上管理的时候,会重点关注产品在运营、人员管理、办公流程等方面对公司的价值。这时想要扩大ToB产品的用户人群,就必须“取悦”管理者。这就需要产品团队从企业管理者的角度切入,通过深入沟通、观察他们的行为、观察他们公司的运转模式,来挖掘企业管理者们的痛点与渴望,并想方法通过产品来帮助客户的公司提升业绩、带来价值。

通俗来讲,ToC强调客户体验,ToB强调客户怎么赚钱。

2.ToC产品的用户数量不断上下波动,其发展的整体趋势,无论是上行还是下行都较缓慢;ToB产品的用户数量则以大幅度变动的形式出现

ToC产品决定是否使用、是否付费的人都是个体用户。由于个人的决策链(简单科普“决策链”:从一个决策的思考,到最终落实的这一整条链路)较短,用户数量常会因为每位用户的喜好不同等原因而快速、小幅的上下波动。同时,与ToB产品相比,相对较散的用户群体会也使得ToC产品需要进行多渠道、多形式的推广营销,营销难度也会因此有所上升。

而ToB产品是否使用、是否付费的决定权掌握在企业的少数最终决策者手里。当决策者们决定使用某产品时,全公司上下几千,甚至上万人都需要按照决策者的要求使用这个产品。所以说,ToB产品针对的营销对象应是企业的管理者。怎样有效提高企业的业绩、怎样方便企业高层管理,才是ToB产品团队需要反复重点思考的内容。当然,这样的“集中捆绑”式的销售方式自然常常会使用户数量在短时间内快速增长。

3.ToC产品的信任周期较短,而ToB产品较长

ToC产品的用户决策影响范围小、决策链路短等特征决定了ToC产品被用户信任的时间较短。当然,不排除某些类型的ToC产品信任周期较长的情况,比方说社交软件(社交关系是很好的增强用户黏性的方式)。然而对于ToB,由于决策影响范围大、决策链路长,ToB产品被用户信任的时间较长。简单来说,如果没有特殊情况,企业管理者们一般不会轻易地变更企业线上管理所使用的产品。

4.ToC和ToB的形势分析

做ToC产品的门槛较低,这也是产品经验很少而想做产品的人、零基础跳槽进入产品行业的人和市场上一些“伪产品经理”都喜欢从ToC入手的原因。但是近几年国内能脱颖而出的ToC新产品已经很少了。说国内ToC产品已经趋于饱和也许不太恰当,毕竟技术还在不断发展,但国内的ToC行业竞争今年确实愈加激烈。

相较于ToC,制作ToB产品需要深入了解企业的运转模式,以用产品来还原企业办公的真实场景;需要团队对企业客户有较强洞察力,了解公司每一项事务潜在的真实意图,从而优化公司的运转流程。所以,ToB产品的门槛稍高,也更考验团队的产品素质和能力。

总得来说,国内的ToB产品的竞争没有ToC那样激烈,市场机遇也较多。

版权声明:本文由汇运营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www.huiyunying.com/course/478.html

与本文相关的内容

如何从0全方位搭建线上运营体系?

运营体系分为运营思维模型和运营实操方法论,下面将从这两个大的层面进行分享说明,内容来源于自己工作、学习经验,仅供参考。运营九字方针视觉锤:形成品牌视觉定式,如洋河蓝色经典,加多宝、可口可乐、Windows图标等;语言钉:类似于USP定位,如过年过节不收礼,收礼只收脑白金;阿里巴巴的让天下没有难做的生...

如何通过分设备投放,降低搜狗账户cpc73%

数字化时代,金融早已不是某个封闭环境下的单维度领域。粗犷式运营转变为精细化运营,开始对客户做细分的管理和营销,以使得客户价值最大化。以普惠金融为代表的新方向标志着诸多银行机构正在全力抢滩下沉市场,积极践行服务实体经济,对更加多元化的客户群体提供价值挖掘、资源协同,从而形成一个全新的金融生态。但是,面...

三只松鼠从1到N:创新驱动新增长曲线

四月份的时候,三只松鼠开启了第二届休闲食品大赛,鼓励大学生以创新发现中国新口味,历时半年,大赛进入收尾阶段,奇思妙想层出不穷。紧接着,又召开了第一届中国坚果零食产业创新高峰论坛。两个活动有共同关键词,创新。距离三只松鼠创办八年多,创新一直是这家企业最重要的标签。而到了此时此刻,创新显得尤其重要。章燎...

“人货场”数据模型场景分析,你搞懂了没?

做数据分析的同学,可能很多都听过人、货、场分析模型。但是大多数人只是知道这个模型,对其具体应用却不了解。本文作者结合实际分析,对此进行了系统的讲解,与大家分享,希望通过此文能够加深你对“人货场”模型的认识。问题场景:某生鲜电商,用户复购率较低,60%的用户在30天内无二次购买行为,运营领导非常着急,...

营销推广:所谓“流量为王”,不过是一厢情愿的幻觉

如今大家对于产品和卖货,过于注重流量的重要性,以至于忽略了用户和产品本身;流量是依附于在货上,产品对了才是关键,一味的追逐流量,效果必然不好。营销的价值出了问题,给流量吃药是不管用的一、虚心听批评——邹忌讽齐王纳谏大帅哥邹忌问老婆:“我跟城北的老徐哪个帅?”老婆说:“废话,当然你帅,老徐跟你比就是个...

活动运营:如何做一场完成度较高的活动?

一个运营如何更加科学的把一个活动做好,并且能做到对活动有所掌控?这也是最近挺多人问我的,所以我决定专门写一篇文章来说说这个事情。先给大家一个合理的预期哈,“一个好的社群需要XXX”,“一个好的活动需要XXX”这类内容我会尽可能避免,我会以“怎么才能有”,“怎么才能做好”为写文基调,如果有一天,我偏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