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运营模型 > 从网易云音乐的启动页看用户体验的两个方向

从网易云音乐的启动页看用户体验的两个方向

5年前 (2020-11-25)运营模型

大家好我是杜昭,今天给大家带来的是网易云音乐中的一个案例。

场景如下:

最近作者在网易云音乐听歌时,发现了一个比较惊讶的功能,用户可以自己选择APP的启动画面,这其实是一个比较简单的设计,没有什么复杂的逻辑和细节,但是作者还是觉得这个案例值得聊一聊;

从网易云音乐的启动页看用户体验的两个方向

我们做用户体验时有两个方向,一个方向是设计师把所有的规则逻辑,用户的使用场景全都想到,做到尽善尽美的帮用户预先解决所有问题。这样做的好处是,只要你想的足够周全,那用户的体验就会很好。例如微信里面有非常多的功能,都遵循了这个方式,比如说你给一个朋友点赞,然后你又设置了别人点赞的时候不用提醒你,这样你就不会收到一些打扰性的信息。

如果我们把这种方式称为周全,那另一个方向就是自由。即使设计师的水平再高,也满足不了所有用户的喜好,尤其在一些内容型的产品或者个性化的设置上,有的人喜欢吃大蒜,有的人喜欢喝咖啡,每个人的喜好是不一样的。有的人喜欢极简风,有的人喜欢新丑风,这些都来源于个人的喜好,设计师是做不了任何决定的。那么最简单的方式是自定义,比如我们在用sketch的时候,可以自己决定顶部的工具栏都显示哪些工具。还比如我们可以在各个浏览器中设置导航标签,我们可以自定义首页等,这些功能都是自定义带来的优秀体验。

那么我们说回到网易云音乐,为什么市面上的产品这么多?只有网易云音乐做了这个设计呢,首先,作者觉得网易云音乐的设计团队真的是非常有勇气,并且非常懂用户的。这种非常创新的设计,其实并不容易被领导层或者是一些决策人接受。而网易云音乐这款产品最知名的地方,或者说用户最喜欢的地方就是它的社区氛围,或者说是它的内容。很多用户都是身怀故事的,或者是在里面的某首歌里有着自己的回忆,那这个时候一张预先设置好的,统一的启动页就不能满足所有用户的要求。

所以给出自定义选项也就非常合理了。当然,这种做法可能也会减弱网易云音乐的品牌性,目前这个功能只有会员可以用。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汇运营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www.huiyunying.com/baike/195.html

分享给朋友:

“从网易云音乐的启动页看用户体验的两个方向” 的相关文章

转化漏斗模型

什么是转化漏斗模型?转化漏斗模型是指多个自定义事件序列按照指定顺序依次触发的流程中的量化转化模型。通俗的说,从起点到终点的多个环节中,每个环节都会产生用户流失,依次递减,每一步都会有一个转化率。AIDMA理论是漏斗模型的基础。包括:1)Attention:关注2)Interest:兴趣3)Desir...

听说你开了直通车,还是没有自然流量?

听说你开了直通车,还是没有自然流量?

关键词:直通车、自然流量、误区适用行业:不限适用卖家:不限首先跟大家来科普下直通车与自然流量的关系:直通车拉来流量的逻辑:直通车是一个付费引流的工具,是以关键词竞价,获取排名,获取点击,从而店铺里面进来流量搜索流量的逻辑:买家通过关键词搜索,系统给宝贝展现,产生点击,店铺进来自然搜索流量。直通车流量...

企业网站如何进行内容与结构优化

企业网站内容与结构的优化,在站内优化中占很大的比例,一般包括首页、栏目页内页和各种聚合页面的优化,分为以下四个方面:1、中间商品展示栏为所有商品图片增加alt"图片注释,注释直接调用商品名称即可。2、商品分类页在大型广告栏上方增加频道标题与简短描述般60~80个中文字为宜。为所有商品图片增...

三只松鼠从1到N:创新驱动新增长曲线

三只松鼠从1到N:创新驱动新增长曲线

四月份的时候,三只松鼠开启了第二届休闲食品大赛,鼓励大学生以创新发现中国新口味,历时半年,大赛进入收尾阶段,奇思妙想层出不穷。紧接着,又召开了第一届中国坚果零食产业创新高峰论坛。两个活动有共同关键词,创新。距离三只松鼠创办八年多,创新一直是这家企业最重要的标签。而到了此时此刻,创新显得尤其重要。章燎...

APP推广:低成本ASO优化提升应用商店评分

推广一款APP时,往往会面临如何提升其评分和评价的情况。本文作者结合其实际经验,从如何减少差评和增加好评两个方向,为我们分享了如何提升评分,从而辅助产品增长。在APP推广的过程中,有很多小问题不被重视,但是对产品的转化率却有极大帮助。在一些团队里,因为没有专职做ASO的同学,运营同学或者开发者经常忽...

用户运营:用户说的都是真的吗?这些陷阱要避开

用户运营:用户说的都是真的吗?这些陷阱要避开

前言:我们都希望研究是客观、理性、反映真实情况的,了解常见的认知偏误可以帮助我们在工作中尽量规避它们,得出更准确的结论。实际上每个人都会有认知偏误,包括用户研究者和用户。上次我们介绍了研究者的常见认知偏误,今天我们就来谈谈用户的常见认知偏误。看上一期请点这里→(8个常见的研究者认知偏误陷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