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运营术语 > 用户运营体系的推导思考

用户运营体系的推导思考

5年前 (2020-11-07)运营术语

用户运营体系的推导思考

体系,是一定范围内同类的事物按照秩序联系组合而成的整体。用户运营体系,则是用户需求与企业需求的结合,是面向双方的解决方案。

规划用户运营的体系,其目的为厘清业务运作模式及提前做好能力储备,便于后续进行产品规划。

近期在思考体系规划时,也尝试着归纳符合逻辑且较为通用的方式。

本文将以互联网保险为例,从设计运营模型、绘制核心路径、需求分析与拆解、梳理运营边界4个环节阐述推导的思考过程。

01  设计运营模型

运营模型来源于产品目标及用户行为,能够帮助我们评估产品目标的优先级,并依此进行运营及产品规划。

1)模型选型

运营模型是用户运营体系的起点,受众面较广,覆盖企业多数业务部门。模型应尽可能通识、简单,减少理解成本。

其次须对细分的运营维度进行抽象,关于精细化可在执行时再次进行拆解。

模型的参考选型很多,如:行业生命周期、增长模型AARRR、用户旅途UJM等。但在使用时须结合实际情况调整。

2)模型调整

模型的调整是源于参考的模型往往过于抽象或细分,未必能直接匹配自身的产品目标。

用户运营体系的推导思考

模型的选型,我采用了AARRR模型,生命周期过于抽象还要花额外的力气去定义和解释。

关于“活跃”,保险本质上是低频、非刚需的产品,实际运营中更追求活跃人数而非活跃时长。所以删除了“活跃”,并将活跃人数并入了“留存”之中。

而购买保险用户分享行为较弱,购买行为也多为1人为全家配齐保险,分享行为与用户行为匹配度不高,也非产品的核心目标,故删除了“分享”

保险产品获客成本高,防止用户流失,让用户复购、续保显得至关重要,又补充了“流失”环节。

02  绘制核心路径

用户运营体系的推导思考

运营模型是产品目标的体现,核心路径则是用户完成目标的关键行为,其应高度贴合所设计的运营模型。我们应使核心路径流动流量更大、流失越小,异常路径则反之。

基于核心路径,我们还能解答下列问题:

1)用户的真实行为是怎样的?

2)与核心路径的偏移点在哪?哪个环节发生了流失?

3)流失后实际的走向是什么?

4)是否有挽回流量的机会?


这些问题都可能成为运营的发力点,俗称“增长”。



03  需求分析与拆解


用户使用产品的原因是能够与其交换价值,我们希望用户完成产品目标,则必须回答我们能提供给用户什么?用户又需要什么?

这一小节的“需求”,划分为了产品指标和用户需求,前者是产品目标的定量拆解,后者则是提升前者的关键因素。

1)产品指标

用户运营体系的推导思考

上图是基于核心路径,在不同运营阶段所拆解的产品指标,脱离了这2者去拆解指标是没有意义的。

用户运营体系的推导思考

在拆解时使用的是指标分级法,结合企业战略目标、组织架构的分工以及实际业务的执行层面自上而下的进行分级。它非常贴合运营模型的推导思路。

企业战略层面指标用于衡量企业整体目标达成情况的指标,面向决策。业务策略指标则是企业指标分拆至下属的业务部门后,基于提升指标而设置运营策略,体现完成企业目标的方法。

而业务执行层则属于业务策略层的完成过程,用于指导业务的执行过程。

以总成交金额为例,其拆解过程如下:

用户运营体系的推导思考

结合核心路径的首单和复购,将总成交金额拆解为了首次成交金额及复购成交金额。

其中复购包含非续保保单的产生及原保单的续保、续费,非续保保单的产生设置在转化环节,续保、续费率的提升主要在于减少流失,置于流失环节。

用户运营体系的推导思考

而未成交用户拆解为新增用户及存量用户,分别对应新增阶段和留存阶段。

在上图中业务执行层的指标在实际中还会再进一步细分,在下文会进行描述。

2)用户需求

用户运营体系的推导思考

本小节的用户需求,由用户经历核心路径过程中产生,它是提升产品指标的关键元素。

核心路径是产品希望用户完成的行为,用户路径则是用户真实发生的行为。

当用户行为偏离核心路径,则说明产品无法满足用户的需求,或者满足的方式有错误,若偏移过多则需要警惕产品定位和目标群体是否出现了错误。

上图中的表述主要为正向思考,如果难以入手,不妨逆向思考用户每个断点的原因。

3)解决方法

用户运营体系的推导思考

基于运营模型与核心路径,我们分析并拆解了产品指标和用户需求,最后一个环节则是提出解决方法。

相同的解决方法与不同运营部门组合,会产生多种多样的解决方式。

04 梳理运营边界

有了运营阶段、核心路径,以及对应的核心指标和解决方法,下一个环节则是梳理运营边界,它用于回答谁来解决不同阶段的不同问题。


1)运营边界


用户运营体系的推导思考

早在1769年,英国人已经在工厂内实行了劳动分工,分工和边界的目的是高效利用运营资源。

利用指运营资源是否闲置或冲突,用户流向是否合理、流量是否存在流失。在梳理边界容易进入的误区是,只对工作内容进行分工,却忽略了指标的分配和业务的流转。

2)运营方式

用户运营体系的推导思考

在03节分别提出了产品指标、用户需求以及解决方法,04节则解答指标由谁来负责以及各自的解决方式是什么。

新增阶段的运营,广告部门主要使用投放手段,而内容运营则是建立自媒体的矩阵引流,如:短视频、知识社区、种草社区等。

在留存阶段中,几乎每个运营团队都需要发力。对于活动运营而言应设计高频活动提高访问频次。产品运营则是基于保单生命周期以及核心路径进行流量分发。


转化阶段中所提到的保险推荐,对于社群运营来说是用户教育,产品运营是个性化推荐,售后部门则是服务转化。

3)细分指标

用户运营体系的推导思考

上图是基于边界和运营方式,业务部门可能匹配的产品指标。

匹配时须关注自身的业务模式,如在转化上,内容、社群运营更偏长线,偏重于件均的提升。而活动运营更偏短线,考核首单的成交率。

而细分指标一般不体现在运营体系之中,偏向业务自身的规划。在细分指标时,推荐使用OSM模型。

用户运营体系的推导思考

O指运营目标,S指提升目标的运营策略,M则为衡量策略好坏的度量。在设置目标时需将定性的描述转换成定量的指标。

用户运营体系的推导思考

以续保指标为例,由于续保时间距离投保时间间隔较长,我们须提醒用户进行续保。

第一个环节考核的是召回成功率,若成功率较低则须考虑增加其他的召回渠道。

第二个环节访问转化的策略为个性化文案及利益刺激,使用消息点击率考核个性化文案的好坏及利益的驱动作用。

第三个环节则用支付点击率考核交互的合理性、支付的便利性,并使用支付率考核整体的转化情况。

基于此方法,结合自身业务的运营能力,去提出自己的解决方式。(毕竟每个部门都看ROI

05 体系全局视图

用户运营体系的推导思考

最后,将上述4个环节推导的结果合并,就能输出简单的运营体系图了。

写在最后

这篇文章的撰写出发点,源于无意中阅读到的UJM用户旅程地图,当时在思考用户运营体系能否代入这个模型之中。

但却发现陷入了深坑,选题太大难以聚焦,写了很久也只做到了逻辑基本自洽,在此抛砖引玉,希望和朋友们共同探讨交流。


作者:wise,公众号:Becomewiser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汇运营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www.huiyunying.com/baike/144.html

分享给朋友:

“用户运营体系的推导思考” 的相关文章

PV

PV(Page View):页面访问量定义:访问量指不同的用户,通过互联网访问同一个网页或产品的总触发用户数。PV(page view)即页面浏览量,通常是衡量一个网络新闻频道或网站甚至一条网络新闻的主要指标。网页浏览数是评价网站流量最常用的指标之一,简称为PV。监测网站PV的变化趋势和分析其变化原...

CPR

CPR :(Cost Per Response)每回应成本CPR :(Cost Per Response)每回应成本,以浏览者的每一个回应计费。...

用户画像

用户画像又称用户角色,作为一种勾画目标用户、联系用户诉求与设计方向的有效工具,用户画像在各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我们在实际操作的过程中往往会以最为浅显和贴近生活的话语将用户的属性、行为与期待的数据转化联结起来。作为实际用户的虚拟代表,用户画像所形成的用户角色并不是脱离产品和市场之外所构建出来的,形成...

改变消费者行为的4种“心理驱动”营销

作为营销人员,我们在今年面对着特别艰巨的挑战,尽管客户的购买周期变得更长且需求明显减少,但是我们仍然要肩负起推动增长的任务。在处境较为困难的时期,除了要更好地运用营销技术,利用心理驱动因素来帮助企业获得吸引力也是个不错的尝试,我们可以将心理学作为营销策略的一部分,用来达到增加转化次数并减少购买周期的...

什么样的内容能被百度判断为优质内容?

什么样的内容能被百度判断为优质内容?这个话题对站长或SEO圈内来说,是一个老生常谈且百谈不厌的话题。随着搜索引擎算法不断的迭代更新、越来越智能化,对于优质内容的判断标准也是在不同阶段有不同的要求。那么什么样的内容才会被评为优质内容呢?下面我与大家一起探讨下。首先我们先来聊一个概念,叫做“有效内容产出...

产品目标

产品目标是指产品实现的价值,即使有用户场景存在,但做出来的产品没有价值(如产品既不能盈利,用户量又极少),那也没有存在必要。产品目标是企业企业化一定时间内的产品定位。一般包括:产品研发目标、核心产品毛利、核心产品销售额、核心产品市场占有率及增长率等五项内容。产品目标可以是定性,也可以是定量的,可包括...